當下的陰翳禮讚:《貓哲學》
我不喜歡探討人生意義跟終極價值追尋的哲學書,往往太關注自我而忽略社會運作的問題。《貓哲學》還是在人生意義的前提下運作的書,然而當中卻有強烈反人類中心傾向。以貓的角度回看人類對於意義追尋以及對死亡恐懼的愚蠢。如果說,海德格把人定義成「向死而生」的存有,一種面對死亡的苦惱意識。那麼,貓則是無所謂的「活在當下」,漠然嘲笑人類對死亡的恐懼。
貓不在意死亡、貓不在意未來、貓沒有苦惱意識、貓不需要哲學來回答生命意義、貓也不是活在集體社會的腳本裡。相反的,人類卻有宗教、社會、哲學、意義的束縛,試著活得更好,朝向更幸福的價值。《貓哲學》作者英國哲學家John Gray以貓的角度批判人類一直以來追求「離苦得樂」的愚蠢、對自我塑造的盲目嚮往,因為一切都是「偶然的」。人類往往把死亡意識轉移注意力到自我的黑暗內在,想要以哲思力量控制人類絕望的黑暗跟偶然性,然而「貓不需要內在的這種暗黑,他們是生活在日光下的夜行性動物。」
貓,是本性的偶然;不同於人類意識追求的必然。古埃及人信仰泛靈論的貓,恰恰不同於人類一神論的階級判斷(基督教的遺產,也在世俗社會留下區分靈肉高低的價值)。《貓哲學》結合斯賓諾莎跟道家哲學的齊物觀(以萬物為芻狗),批判人類一神論傳統下的自視甚高,以及目的論傾向。強調我們要直面當下的「生活本身」(如偶然的貓),而不是用人類抽象的理論跟更善的價值駕馭生活。
然而,為什麼是貓?許多動物也是活在當下,是因為貓跟人類更有親密關係嗎?《貓哲學》也少提到今天貓的大量媒體化現象(迷因)?而是用貓本真的漠然(無我),去挑戰人類對意義的追求跟執著(我執)。
在我看來,今天的情況早就如日本哲學家東浩紀預言的:我們都是大敘事崩解後的「資料庫動物人」。原本良善的大敘事目的論,早就被各種小敘事(包括貓的)分裂侵蝕。貓也變成各種媒介的挪用,大量感染我們,讓我們情動。也就是說,不用《貓哲學》對人類的批判,我們早已動物地貓化,一直活在當下享樂的無限拼貼,沒了未來期待跟嚮往,在相對主義的歡頌下失去共同根基。
傅柯「人已死」的宣示,乃至於當代後人類思潮,都在挑戰傳統人類中心(人文主義)的主體哲學,在科學方面達爾文更是把「人」硬生生拉下萬物之尊的台階。然而,在演算法算盡一切的今天,人類到底是該保有批判主體,還是去主體的隨波逐流?本書很明顯是以貓的「去主體」,來批判傳統主體哲學的人類中心,同時諷刺人類不斷患得患失的現象。
然而,大數據的運算不也是在讓我們瘋狂地活在當下嗎?我們不是都在當下狂刷貓的迷因嗎?當我們都變得跟動物人(貓)一樣不斷肯定當下的時候,是不是要重新召喚「否定」(批判)的精神?如果我們沒有警覺跟反思(這對作者來說很蠢),是否會成為被數據控制的貓?一種順應資本運作的「數據物」?
事實上,《貓哲學》的反哲學價值還是「否定精神」的展現,同樣在用貓的視角,批判人類的主體意識以及對更高價值的盲目追求。這種批判精神,哪裡不人類了?不也同樣是在提醒我們的視角侷限?相較於大數據中人如貓對現狀的無限肯定;我們是不是更加需要批判精神的貓?更需要形塑批判意識,而不是肯定當下的隨波逐流?
相較於如同台版翻譯封面畫的可愛療癒貓;今天我們更需要邪惡暗黑貓(艾倫坡的黑貓),來狠狠凝視肯定當下看似和諧的「光明」療癒。一樣是面對「當下」,為什麼不把當下暴力撕開?讓當下不再穩定,讓被光遮蔽的「黑」溢出,一種不同尺度交雜的暈眩混亂:咪咪喵喵調皮陰笑的「陰翳禮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