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獨家腥聞》:嗜血與勵志的媒體

《獨家腥聞》結合兩種有趣的元素,一方面赤裸的呈現新聞媒體的嗜血。另一方面則是主角Louis Bloom具有的成功人士勵志特質。從這兩種元素的基底,諷刺整個新聞媒體產業的虛假。同樣是新聞或報導攝影的記者,然而,這部片卻不同於《一千次晚安》或者《衝鋒俱樂部》攝影記者內涵的人道關懷或者內心矛盾。反而把攝影記者的黑暗面發揮到淋漓盡致,把倫理判斷甩得遠遠的。

隨著時代變遷,我們可以看到新聞攝影記者不再用相機記錄靜態影像。而是朝動態影像的方向發展。此外,隨著科技的普及,就算你沒受過專業訓練,只要敢衝,誰都可以在網路上學到東西並成為攝影記者。主角Louis就是在網路上學到各式各樣的知識,但卻沒有任何相關背景的素人。開頭他在偷鋼鐵變賣的時候,也形塑他在這社會上難以生存,只好「為達生存目的,不擇手段」。

Louis就像是導演一樣的拍攝新聞案發現場。他似乎承襲戰地記者Robert Capa「拍得不夠好代表靠得不夠近」的精神。將攝影機採用廣角鏡頭,並且近距離地去獵取被攝者的淒慘樣貌(車禍、槍擊、劫車現場等血腥暴力的影像)。

每幅畫面都直逼觀眾的倫理框架。那些可以這樣拍嗎?他太過冷血了吧?這未免也太過分?這樣的畫面可以在傳媒上播嗎?等等的道德感直逼而上。就如同片中少數具有道德感的採訪部主任Frank Kruse。他在片中,就像我們一樣扮演著道德判斷的角色。

相對於Kruse,電視台女主管Nina Romina跟Louis可以說片中最沒道德界線,一切為求在媒體界生存為基準。因此,我們可以看到「成功人士在新聞界」不則手段的另個樣貌。為了求成功(卓越),可以闖民宅拍攝槍殺畫面,更甚至擺弄現場的物件或屍體,讓畫面更聳動、更加戲劇化,這完全違背新聞倫理的傳統。然而,觀眾愛看的卻是這樣子的畫面。也只有如此腥羶色的畫面才能吸引觀眾眼球注意,以增加收視率,進一步獲得利益。

有趣的是,Louis就像是導演一樣運鏡,小心的刻畫並擺弄現場的衝擊畫面。他知道觀眾喜歡什麼樣的畫面,於是把現場設計得更加戲劇化。而Romina也不顧事實真相,只為衝高收視,而編造唯恐天下不亂的新聞,製造民眾恐慌。在此,我們可以注意到,所有的新聞背後總是都有意識型態,總是經過層層的篩選、把關、又或者加油添醋,以吸取收視率,迎合盈利本質。在資本主義社會,一切以利益為考量的前提下,談道德未免也太過傳統。

在利益考量的前提下,片中Louis所講的勵志小語、成功學、金玉良言都只是為了遮掩這前提。此外,他找到的助手Rick更是被唬得一愣愣。在此,我們也可以注意到那些成功學的虛假,其實也只是資本主義產業下的一環。導演透過成功學,有效的諷刺整個新聞媒體的亂象。

螢幕快照 2016-02-05 上午2.24.54.png

片中有趣的一幕是Louis在跟Romina談完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當攝影記者後,呆呆坐在主播台前的景象。假的城市背景跟Louis茫然的坐在主播台成為對比,透過攝影機螢幕呈現這虛實難分的畫面。而新聞的獵奇嗜血影像,就似乎在這座看起來似真但卻假的夜景城市中發生,呼應整個媒體新聞產業的虛假。

此外,Louis在案發現場拍攝的影像完全沒經過被攝者或其家人的許可,他一直是站在新聞客觀,觀眾有知的權利的角度,強行拍下那些被害者的影像。因爲他知道觀眾喜歡這些生猛、看似真實的影像。而完全不顧其他人的感受。

當然,Louis的影像,從道德的立場來看,就如Susan Sontag《在旁觀他人的痛苦》提到媒體對於這種嗜血影像的獵取,實則只是麻痺我們,讓我們日復一日地收到這些奇觀影像,並當成娛樂節目看待。所以,這些影像只是中產階級娛樂的產物,並無法發揮什麼道德作用。

然而,從電影藝術的立場來看,導演諷刺的把整個媒體亂象的現實呈現出來。透過成功學以及攝影記者的搭配,我們也能注意到資本主義跟媒體的共謀,一切都是為了利益,他人只是自己為了獲利的利用工具。

Louis討厭被他人搶走主導權,在知道他人需要他後。他也巧妙的透過話語跟執念壓過那些搶走他主導權的人們。比方對Romina的恐嚇,以及對於最後助手Rick的陷害(都在金錢數字上不可妥協)。都在在的凸顯他為得目的不擇手段,將他人當成利用自己達成成功的手段。這種權力鬥爭不是也瀰漫在現代的職場生活嗎?

《獨家腥聞》並沒有關於人性光明面的討論,而是把人性黑暗的一面徹底揭示出來。諷刺的是,這個黑暗面,就如同現實般警告我們人道主義的關懷是如此虛假又不合時宜。在這個影像為了利益服務的世界裡,除了這種膚淺、暴力又充滿意識形態的影像外,現實似乎別無他物。

 

原文刊載於取捨間

Bowie

沈柏逸。喜歡不可見、偶然、弔詭、矛盾、不合時宜的事物勝過理所當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