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生態學 (2)

Bowie

台灣當代攝影的形構:檔案、數位、田野與後媒介

當我們今天走進攝影展間,可以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策略操縱的影像襲來,無論是民間照片、網路截圖、挪用、遊戲影像、google介面、演算法後台、書籍與檔案等,我們可以看到創作者操作影像的手勢,已經不同於堅持自己拍攝照片的攝影家。相較來說,走進傳統攝影展間,則可以感受傳統美學、類比膠卷、或原作讚賞等,觀者必須以一種有距離的方式看待經典的「攝影藝術」。如果我們再用過去的框架在看今天的當代攝影實踐,勢必會遇到「短路」。

Continue reading...
Bowie

邁向攝影生態學

我想提出的「攝影生態學」,可以從Matthew Fuller的《媒介生態學:藝術與技術文化中的物質能量》以及許煜的《機器與生態學》當中看出端倪,儘管他們主要在處理更廣的技術媒介問題,但我想以他們的思路為起點,更聚焦攝影的問題。同時,本研究也將融合「歷史爭辯」、「數位演繹」與「新紀實」在台灣當代攝影的形構論述,進而結合西方「後媒介」以及「擴延的攝影」重估攝影理論。最後,我將以蘇郁心、李浩與陳以軒的作品為例,生成在地的「攝影生態學」。

Continue reading...